胃酸倒流出沒注意

胃酸倒流是上班族常見的疾病,但其徵狀卻很容易被我們忽略。普羅大眾認識的胃酸倒流,多是指胃酸從食道湧上喉嚨而造成的不適感,或是感覺胸口灼熱猶如「火燒心」;其實,聲沙、吞嚥困難及胃部脹痛等情況亦有可能是由胃酸倒流造成,若延誤治療,就有機會導致食道潰瘍、食道收窄,甚至引發癌前病變的「巴洛氏食道症」。因此,如遇有消化道不適,便應該及早求醫,對症下藥。

胃酸倒流的成因主要與下食道括約肌失調有關。在非進食的狀態下,下食道括約肌會保持緊閉;進食期間,就會自然打開,讓食物蠕動至胃部。下食道括約肌一旦鬆弛,胃酸便有機會反湧至食道及喉嚨。

以酸制酸 加劇病情

雖然醫學界至今仍無法確定括約肌鬆弛的原因,但肥胖、胃酸分泌過多、食道蠕動無力或有食管裂孔疝,都有可能誘發胃酸倒流。因此,要預防胃酸倒流,應從改善飲食習慣著手,切忌不定時進食、經常宵夜、過度飽滯及經常進食高脂食物。

有些市民更誤信食療偏方,或藉飲用蘋果醋及檸檬水等酸度高的飲料來改善體質,卻因而導致胃部不適,反令胃酸倒流情況惡化。

其實在正常情況下,我們每天都會出現約二十次反酸情況,而胃酸倒流的病徵與一般消化道不適亦甚為相似,故此不少人都以為是一般消化道不適而延誤治療,令病情惡化。

胃酸監察 幫助確診

確診胃酸倒流可從症狀問卷調查開始,若病人得分為十二分以上,則表示極有可能患上胃酸倒流,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。雖然約兩至三成患者可憑照胃鏡確診,但仍有大部分病人無法從胃鏡確定食道被胃酸所破壞。

最可行的方法,是在食道口安裝胃酸監察儀,並進行廿四小時食道酸鹼值監控檢查。醫生會先將儀器從鼻孔放進食道口,並觀察下端的酸鹼度。如病人整日內4﹪時間(約58分鐘)的酸鹼度低於4 (中性酸鹼度為7),則被診定為患有胃酸倒流。

「質子泵抑制劑」是現時醫學界最常用於應付胃酸倒流的藥物,其功效除可減少胃酸分泌外,更能降低胃酸酸度,即使反酸持續湧上食道及喉嚨,亦可將不適程度降低。雖然非治本方法,但部分患者服藥後能有效控制病情,只有少數人需要長期服藥,可見其療效亦十分顯著,甚至比手術更安全可靠。

王振宇
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